热门推荐
立即入驻

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

8个月前发布 84 0 0

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目前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

收录时间:
2024-08-23
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

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目前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浏览人数已经达到84,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特别声明

本站嘛哩嘛哩(m站)提供的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嘛哩嘛哩(m站)实际控制,在2024年8月23日 03:13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嘛哩嘛哩(m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本科招生网

本科招生网

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和表彰奖励。学校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校风,确定了“五个以”(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扎根西部、献身国防。学校在历史上书写了新中国多个“第一”,今天在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续写新的辉煌。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
龙岩学院教务处

龙岩学院教务处

教务处是在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的有关本、专科教学工作的主管职能部门,教务处现设9个科室,即教务处综合科、教学研究科、教务学务科、实践科、质量建设科、招生办、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科、课程中心和教育技术科。现有工作人员15人,其中副处长3人。教务处是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和专业知识结构合理、业务熟练、服务意识较高,具有较强开拓、进取、创新的现代教学管理团队。主要职责有:1、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法令、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拟定教务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制订全校性的各种教学文件、编制校历、设计各种教学用表;2、组织制定全校学科建设规划,提出全校专业设置及学科调整意见,组织新专业申报、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评审与申报,提出制(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要求,组织评审专业培养方案,负责全校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3、提出各专业招生计划并组织招生工作,完成新生信息核对与上报、组织入学资格审查;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目前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4、负责全校教学资源的调度,协调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组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反馈,开展各类教学评估和评优,协调全校与教学有关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6、组织开展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工作及经验交流,负责校级及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精品课程的评选、推荐工作;7、负责全校的考试管理,组织全校性统考和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协调组织各类学生专业竞赛活动,负责全校公共选修课的组织、管理;8、负责全校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教学管理,制订全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审核年度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方案,做好实验室的评估工作;负责全校实验室、实验人员、实验项目三类数据的统计及上报工作;9、负责审核各院(系)的学生实习计划,检查督促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负责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代表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订立协议;10、负责编班、编制新生学号以及全校学生的学籍异动及管理工作,负责各院(系)所报毕、结业生名单及学位材料的审核:统筹协调师范类毕业生办理教师资格证书的工作;11、负责制作和核发与学生学业(或专业培训)有关的证书、证明;学历电子注册材料的制作与上报;12、做好全校的教材建设,组织优秀教材评选,负责全校教材的采购和供应,负责审批校内自编教材、讲义、教学参考资料的印刷、出版;13、负责教学经费的分配和教学专项经费的管理;14、负责本单位的文件资料和外来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负责教学基本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统计在校生各类数据,负责向主管部门上报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数据;15、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本科学历学位资格,并举办中职、高职专科教育。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目前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 北京城市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实行公有民办体制的新型高校,以务实、创新而著称,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恪守为民办学的公益性宗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型、实用性为特色,以服务区域发展为目标,走“本科立校,依法治校,优质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道路;学校实施“适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的育人理念,全力创建高水平大学,全心造就高素质人才。 学校艰苦创业,不懈努力,设置理工、文法、财经、艺术、外语、管理、医药等学科门类百余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教工2000余名,学校馆藏图书200余万册,实验实训室百余个,学生公寓等设施齐全,校园网络先进快捷。 学校拥有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以具有国内外名牌高校学术背景的博士和正、副教授为主体,以“双师型”人才为骨干,其中有数十名国家级、市级专家和教学名师、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另有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法、德、西、葡、日等语种的外教。兼任教师队伍多为来自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教师和行业、产业部门的工程师、企业家、技术专家。师资多样化的组合为教育教学带来了鲜明的特色和可靠的保障。 学校十分重视实用性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学校建立了社会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济、教育发展、3D打印技术等多个校级、市级研究院所和基地,在多个领域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教师论著和科研成果不断获得全国性和省市级奖项。学校面向社会开展社区教育与职业培训、管理咨询、技术转让和志愿服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 学校注重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先后同50多所境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选派各专业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并聘请合作院校教授来校讲学。学校自2013年起与世界50强名校英国华威大学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硕士教育项目。2015年学校在欧洲圣马力诺建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孔子学院。每年学校为来华留学生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全外文课程。 学校努力培养大批城镇化进程亟需的应用型优秀人才,并积极造就一批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服务等领域的高水平精英人才。学校注重结合市场需要设置学科专业,注重学生实用能力培养,注重环境育人、以文化人。学校以教育的高质量赢得了毕业生就业的高质量,毕业生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著称于用人单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十多年保持在98%以上,在高校中名列前茅,并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骨干和社会新星。 今天的北京城市学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北城人正意气风发走向辉煌的未来!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工程学院始创于1983年,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江西工程学院。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    江西工程学院创始于1983年10月,历经新余无线电培训班、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江西渝州电子工业专修学院等办学阶段。2001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成为普通高职院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江西工程学院。2018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3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3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7.23万册,电子图书185万册。现有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28个实验中心含251个实验室,11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开设以工学为主,涵盖工、文、经、管、艺、教6个学科门类的30个本科专业。    全日制在校学生2052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2770人,留学生108人,专科生7642人,函授学生4362人,折合学生数20956.2人。专任教师998人,外聘教师143人,折合教师总数1069.5人。生师比为19.59:1。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08%;硕士及以上学位65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83%。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0人。    升本以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51项;出版专著、教材1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高质量论文14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547项;2019年以来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中央引导专项资金项目1项;获江西省科技项目立项3项、省级教改课题立项34项;从第一届起连续三届参加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展示和推介我校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为推进成果转化,扩大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做出了贡献。连续8年代表江西参展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2项产品获优秀产品奖,是江西省唯一的获奖高校。    学校是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单位和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双促机制构建”项目试点单位。升本以来参加国家和省级技能竞赛获奖2370项,其中国家级竞赛奖236项、省级竞赛奖2134。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3项,江西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    学校秉承“勤朴敏信”的校训,立德树人,造富于民,为国家培养了应用型人才20万余人,造就了数十位亿万富翁。毕业生中,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李国平、中国算法芯片行业十大领军人物易海平、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多次上榜人物(2017年江西首富)孙清焕、全国劳动模范万亚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标杆李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程广京等杰出校友。七位毕业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学校跻身2016年艾瑞深中国校友会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100强,排76名(民办高校唯一进100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天工开物》创新品质和工匠精神,逐渐形成了“天工文化”育人特色和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江西省平安校园、江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抱石艺术学院直属党支部被评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报道了学校办学事迹。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地处上方山北麓、石湖之滨,是一所实力突出、特色鲜明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办学始于1961年成立的苏州商业学校和1984年创建的苏州丝绸工业学校,2003年,两校合并成立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占地面积820亩,建筑面积近27万平方米,设置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拥有在校生11117人。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目前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学校立足“聚焦智慧企业,聚力智慧服务,成就智慧人生”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有效,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学校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学校现有电子商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智慧物联网应用技术等8个专业群、共39个专业。拥有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教材1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1+X”证书试点项目5个,国家规划教材28部,央财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6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10项,省级重点教材13部。学校实施“百名博士”“百名技师”引才计划,推进“成大”名师工程,完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51人,专任教师427名,其中博士7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3%。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新一届全国行指委委员3人;拥有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教学名师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1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1人;获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学校与地区智慧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落实校企“双元”育人。牵头的江苏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获得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立项培育。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3个,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二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地市级以上科技平台12个。学校致力素养本位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使每一名学子拥有适合的教育。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2项,省赛一等奖8项;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19项;获“挑战杯”竞赛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9项;获毕业设计(论文)省级一等奖9项、团队优秀15项;2020年学生专转本录取人数占毕业生人数36.9%,年终就业率为97.79%。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实施“551”发展规划,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全国“双高计划”职业院校,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教样板而努力奋斗!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府,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确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学校肇始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的民族学院,后民族学院并入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8月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基础上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设有西北新村校区、榆中校区和附属医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校园总面积1776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文献等406万余册/件(含电子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5亿余元。历经七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黄土地”和“黄河”为表征,以“朴实无华,甘于清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和“志存高远,奔流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核心的西北民族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19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25个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门类,有本科专业7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3个,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师生3万余人。学校拥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6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7个,在甘肃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民族学为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特色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其他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和协同创新中心11个。建有国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4个,其他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0个。定期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CSSCI来源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其中《西北民族研究》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我最喜爱的优秀甘版期刊”。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00余项,先后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编纂出版《格萨尔文库》,成为新时代《格萨尔》研究的学术重镇。出版英、法藏敦煌文献,被誉为敦煌文献整理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学校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入选“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批骨干企业”,为国内新冠肺炎病毒灭活疫苗提供了70%以上的生产用血清。学校先后同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数十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交流。 在玉树地震救灾中,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师生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校附属医院选派32人白衣执甲、驰援武汉,彰显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团结大爱。学校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多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高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之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特色智库,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